引才赋能水稻机械化结硕果 泸州泸县也能种出好大米

农时不误,颗粒归仓。泸州泸县各地水稻陆续进入收获期,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通过全程机械化作业实现高效收割。
在泸县兆雅镇雅龙水稻专合社的示范基地,稻谷的清香扑面而来。放眼望去,金黄的稻穗饱满低垂,一台台水稻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田间穿梭往来,割稻、脱粒、碎秆、装车等一系列操作一气呵成,机械化收割为丰收按下“快进键”。
“看着漫山遍野稻谷终于变成金黄色,这是所有庄稼人最欣慰的时候,也是最为忙碌的时节。烈日高照,酷暑难当,也挡不住庄稼人收获粮食的喜悦。”泸县雅龙水稻专合社的理事长薛世兰介绍说,“我们正在利用晴好天气进行稻谷收割。预计在半个月以内将收割稻谷2000吨。”
据悉,作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全国农产品初加工示范社,理事长薛世兰曾先后荣获全国十佳农民提名、四川省百名新型职业农民标兵、泸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泸县雅龙水稻专业合作社构建了“优质稻生产+稻菜轮作+订单加工”的全产业链模式。配备日烘干120吨稻谷的智能仓储中心、日产60吨大米的自动化生产线,以及40余台(套)大中小型农机具,形成从田间到市场的完整产业链条,带动周边1000余户农民致富增收。
“我们从这个稻谷的种植到管理,收割到烘干,最后加工上市。在优质稻的种植同时,我们也在进行再生稻的蓄留工作。今年我们的中稻加再生稻产值将达到1200万。”薛世兰说。
“要实现1200万产值,光依靠我自己的600多亩地,肯定不行。我们需要收购村民的稻谷进行加工,我们的几十台农机具除专合社使用外,也在对外进行耕种防收这样的一个社会化服务,壮大自己的同时,也会让我们的老百姓真正的受益。”薛世兰说,专合社早已形成从种植、管理、收割、烘干到加工的全链条优质稻种植模式,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
“我们形成了自有品牌世兰香米。水稻收割烘干后,我们将产品加工成大米,上市销售。”薛世兰说,在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方面,专合社的探索不止于此。机械化耕种中稻+再生稻,实现一种两收,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为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组织了十台收割机,一方面服务自家生产,另一方面也为村民提供收割服务。”薛世兰介绍,为保障生产效率、惠及周边村民,专合社还组建了专业服务队伍,对外开展耕种、防治、收割等全流程服务,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值得关注的是,专合社今年主动招聘了多名应届大学生。
“年轻人有知识、有活力,能为合作社带来新思维、新技术。一个做会计,两个做我们的主播,对我们的产品的品牌进行大力的宣传,为我们泸州也会种出好的大米而努力。”薛世兰表示,引进高校人才是专合社推动现代化转型的重要一步,未来将继续探索“科技+人才+生态”的发展模式,让农业现代化之路越走越宽。
从全链条种植加工到再生稻技术应用,从品牌打造到社会化服务,雅龙水稻专业合作社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泸县答卷。(赵铭巧、杨钦程、曾佐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